上一篇:ES处理请求的流程
我们延续上一篇来研究一下ES实际是怎么处理创建索引的流程的,我们根据代码一层层点进去看一下
我们看见了什么,这个就是包装了创建索引相关的一些信息,如:路径、以及实体类;根据这个里面的name进行转发,上一篇最后讲了
这里通过client直接执行的
这里的client需要注意,是在node构建的时候创建的NodeClient
在执行execute方法时会走到父类AbstractClient里面去,这个里面就调用了子类实现的doExecute方法
这个方法很重要,这个里面会根据我们传入的action在map里获取他实际执行的TransportAction
这个方法的实现有很多类,但是我们想看的是创建索引的逻辑,所以我们找到TransportCreateIndexAction的实现
TransportCreateIndexAction里面比较重要的方法就是createIndex,我们点进去看一下
我们一直点进去看一下,其实我们也可以猜想到,后面肯定会提交给一个线程池去执行
看见没有,这里确实是交给了一个线程池去处理
而且还是一个优先级线程池,线程池的源码我们就不展开讲了,后续会有文章专门讲线程池源码的
我在回过头看看提交的IndexCreationTask线程里面的逻辑
IndexCreationTask.execute里面比较关键的代码就是这一行,在服务器节点创建索引
我们点进去看一下,createIndexService方法一看就是和创建索引相关的逻辑,在继续点进去
我们可以看见创建的IndexService这个类封装了比较核心的创建Shard和删除Shard方法
在就是这里会通过传入的index数据创建一个IndexMetaData(索引元数据)的构造器,在通过构造器模式创建出来索引元数据
根据新的元数据构建一个新的集群状态并且返回
索引创建成功之后则等待指定数量Shard启动
如果为0直接返回
监听集群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有发生变化并且满足条件回调监听器的onNewClusterState方法
这个方法会直接将标志位修改为true
标志位为true返回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