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8月份已经都快过了,处暑刚过,南方地区的暑气却还对我们恋恋不舍。炎热的暑期,最惬意的事,莫过于坐在空调房里,看一场电影放松心情。
几天前,在动鼠标时,手背突然被烫了一下。你能想象到我竟然是被一个机箱给烫了一下吗?说出来都怕别人不信。电脑用了多年, CPU和显卡都换成了125W的,散热仅靠着一个CPU风扇和小小的8 cm后背机箱风扇,热气在机箱内积累,不烫手才怪了。看来是时候该换个机箱了。
面对旧机箱,有点不忍直视:光驱被我拆掉了,相邻的挡板断了,一个大窟窿。为了避免进灰太多,拿了张湿纸巾把它包住了。如今这个工作多年同时也被女朋友嫌弃了多次的老机箱终于要光荣退役了。
即使身为穷苦学生,在这看脸却又追求性价比的社会,低价高质量高颜值才是真理。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主角:游戏悍将
Orange A3机箱。女朋友看到新机箱的时候,只说了一句,“快把旧的扔了”。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赤裸裸的《矮穷矬VS高富帅》
Orange A3的前面和侧面都采用了灰黑色的全透板,从手感来判断,前面板应该是玻璃,侧面板有点像塑料,应该是常用的亚克力板。没有开机的时候面板还能当镜子使用!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充满现代科技感,新潮流的一份子。
前玻璃面板
这个印刷的字体我很喜欢!加上光滑的玻璃面板,两侧整齐的进风孔,看上去给人很干净整洁的感觉。
机箱顶部
在机箱顶部的磁吸式防尘网下预留了两个12 cm机箱风扇位,提升散热的同时避免机箱落灰过多。这个设计我还是挺满意的,因为之前有看别人测评过,机箱的顶部散热效果会比后部散热要好一些。
由于旧机箱的重启键坏了多年,从来没用过,导致我曾经一度错觉以为现在机箱已经不设计重启按钮了,以至于一开始没注意看还以为A3上那个重启键是除了电源和硬盘指示灯以外一个新的灯,一下就暴露了自己头发短见识也短。
A3的I/O集成在顶部前方位置。现在真的是完全离不开前置接口设计了。如果没有这个,每次插个U盘还得站起来挪动一下机箱,尤其那些不是把机箱放在桌面上的人,累倒不会就是很麻烦。(不过应该也没什么人会买个侧透机箱然后把它塞到电脑桌下面吧,摆摆手~)
机箱背部
标准的后背设计。一个改进就是风扇位支持的是12 cm风扇,更大风量带来更好地散热效果。
机箱侧部
突出式侧板,背线小白(本人)的福音。你能想象第一次走背线的小白辛辛苦苦折腾了好久却发现走的不太好侧板盖不下时一脸懵逼的样子吗?多亏了这个突出空间,稍微调一调后顺利盖上了。
机箱底部
宽大的机箱脚垫,减震海绵,使机箱更加平稳。同时架高电源仓,更有利于下部冷空气进入电源。搭配可拆卸防尘网,保证电源长久运行而不染尘。
机箱内部:
电源位置从上部移到了下部,并且多了个独立仓。
旧机箱由于硬盘位的限制,导致我在需要移动硬盘的时候(我有两个机械一个固态),会被显卡妨碍到,每次都磕磕碰碰地把硬盘取出来,甚至需要先把显卡拆下来才能取出硬盘。这下好了,机械硬盘与电源一样放置到下层,而纤薄的固态硬盘则直接侧立固定于背板上,将整个横向空间都释放出来了。这些区别在装机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
再吐槽下旧机箱的硬盘位,就是这个位置烫的我。虽说有进风口,但小小的8 cm机箱风扇,根本牵动不了这里的气流,显卡吹出来的热风在这个位置被硬盘挡住了散不去,所以才那么烫。要知道温度越高损耗就越大。
相比之下,A3的硬盘位正对机箱进风风扇,加上顶部散热孔,可以给硬盘带来很好的散热效果,实际使用显示,在30度室温下,硬盘温度稳定在41-42度。
一直说机箱内走线很重要,如果电线杂乱拥堵,即使组成机箱风道散热,也会收线的干扰导致散热效率降低。A3终于满足了我对背线的初体验。
六个背线走位孔,预留的多个扎带孔位,还不忘附带几条扎带。提醒和我一样的小白,在用扎带前先确定线扎好后不会堆叠而突出太多。万一你的机箱没有足够的空间又遇到我前面说到的盖不上问题就尴尬了。
安装好所有配件。很明显机箱依然剩余丰富的空间。右侧的大空间应该是给水冷和手办爱好者准备的吧!可惜我只有小小的冰火两姐妹。
机箱对CPU散热器的支持还不错,侧吹式的装进去还富余一点,不用“锯机箱”。
上机之前随手试了一下,超级Nice,轻轻一拨扇叶,很顺滑,能感觉到明显的风吹到掌心上,说明设计不错,风量应该会很足。
多亏了这个风扇是3pin-大4pin双接口的风扇,老主板的3pin接口不够,把他们的大4pin接口连在一起接到电源上,还帮我省去一个风扇集线器。
通电效果:
确定好风扇正反向,拧螺丝,通电。
【我想问一下游戏悍将你们考虑换一个封面摄影师吗?(笑哭)你们知不知道盒子上的效果图会误导多少小盆友错过这个风扇!实际通电效果简直比封面图酷炫太多了,尤其那旋转的扇叶!】
得益于前玻璃面板良好的透光性,即使盖上前面板依旧绚丽多姿。
作为理科生,在我眼里蓝光和红光分别给人强烈的冷和热两种心理作用。搭配蓝光机箱风扇,在这炎热的夏天更能给人一种低温的心理效果。
我们家冰女妹妹似乎很满意!等冬天了换成红光,就变成火女姐姐的家了!
来一张妹子的近照!
和姐姐合拍!
冰女主题!
散热性能
看完了灯光,可不能忘了这次更换机箱的目的:散热。
既然风扇有限,那就要利用最大化才行。第一次体验多风扇的机箱,我考虑了两种方案:
1、 前,上,后三个方向各一个风扇;
2、 前面板两个风扇,后背一个风扇。
理论上来讲,方案1的出风量大于进风量肯定是效果更好,实际效果也确实如此。
待机:
不论是待机还是在用娱乐大师进行压力测试3分钟的情况下,方案1情况下各个部位的温度都比方案2低了几度左右,可见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你不觉得方案2更加酷炫吗,对于第一次体验透光机箱的我,诱惑力很大。
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方案1。理科生更加追求实用性,再加上即使把风扇装到顶部去一样不影响机箱的酷炫!
其实我还想试一下第三种方案:前面板一个风扇,上部两个风扇。由于我的主板上CPU散热支架仅支持往左的侧吹散热,少了后背的风扇不知道能否快速将热量排出。找个机会想试试,说不定有意外收获呢!
最后再展示一下我那虽小却温馨的家(租的),以及一张意外发现,装在机箱顶部的魔影风扇的亮光,透过防尘网之后照射到天花板上的灯光效果!
总结
没有华丽的照片,不会优美的文辞,只是来自一个普通学生的实际体验!
整体而言,这个Orange A3机箱确实很不错。设计良好,用料扎实,做工精细。金属机身并未发现任何有毛刺的地方。机箱的两个侧板采用的都是手拧螺丝,前面板是卡扣设计,以后开机箱就不用找螺丝刀了。
因为是第一次换机箱,无法对比其他品牌的机箱。但是单说A3,从它亲民的价格,却拥有时尚的外观,搭配LED机箱风扇,既酷炫又带有科技感,真可谓性价比十足。或许它入不了高端玩家的备选方案,但是作为平民玩家的一个入门选择,以及旧电脑的改头换面,却也是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