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宝库

程序员的知识宝库

Python学习之路2-列表介绍(python列表基本操作)

本系列是对入门书籍《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战》的笔记整理,属于初级内容。标题顺序采用书中标题

1. 列表是什么

列表由一系列按特定顺序排列的元素组成。

类似于C/C++, Java中的数组,但和他们不同的是,Python列表中的元素可以是不同类型。

Python中用中括号”[ ]”来表示列表,并用逗号分隔其中的元素。

请大家注意下文中以及以后的文章中“方法”与“函数”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有基础的读者一定不陌生。“方法”与“类”这一面向对象的概念联系紧密,它一般指对象对于数据的特定操作,可以简单理解为“方法是函数,函数不一定是方法”。

访问与使用列表中的元素

大多数编程语言中,索引都是从0开始的,而不是从1开始的。以下代码是输出上述列表中的第1个元素:

Python还支持索引为负数,表示从后往前数,“-1”表示倒数第1个元素,例如:

但是,不管索引是正数还是负数,都要注意索引越界问题!即指定索引位置要在列表的索引范围之内。

2. 修改、添加和删除元素

2.1 修改列表元素

2.2 添加元素

在列表末尾添加元素,append()方法:

也可以动态建立motorcycles列表:

在列表中插入元素,insert()方法:

2.3 删除元素

使用 del 语句删除元素:知道元素在列表中的位置

del 可删除任意位置的列表元素,前提是知道其索引。

使用 pop() 方法删除元素:会返回被删除的元素,后面代码还需要操作被删除的元素时使用此方法。

默认删除列表最后一个元素,当传入参数(作为索引)时,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但请注意越界问题):

所以,pop() 方法也可以删除任意位置的元素

根据值删除元素的 remove() 方法:当不知道元素索引,但知道元素值时

注意,如果列表中有多个相同的值,romve() 方法只删除第一个

3. 组织列表

3.1 排序

sort() 方法对列表永久排序(原地操作):

如果不想修改原列表,则应使用以下方法。

使用 sorted() 函数对列表进行临时排序:返回一个已经排序的副本

不管是 sort() 方法还是 sorted() 函数,如果想反向排序,只需传入关键字参数“reverse=True”:

以上两种排序是按ASCII码进行的排序,如果想自定义排序,需要传入自定义比较函数。

反向打印列表reverse() 方法,也是原地操作!反向打印列表的实现方法之一。

3.2 确定列表长度

使用 len() 函数获得列表长度:

发表评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