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宝库

程序员的知识宝库

MySQL索引:从原理到实战的终极指南

MySQL索引原理揭秘

MySQL 索引是数据库高效查询的核心机制,其原理基于特定的数据结构(主要是 B+Tree)和数据库引擎(如 InnoDB)的实现策略。索引本质上是一种空间换时间的策略,虽然会占用额外存储空间,但能极大提升查询速度。

B+树的精妙设计

B+树是B树的升级版,具有几个关键特点: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叶子节点,非叶子节点只存储键值;叶子节点通过指针连接形成链表;树的高度通常维持在3-4层。

这种设计带来巨大优势:范围查询效率极高,因为只需找到起始点就能顺着链表扫描;查询稳定性好,任何查询都需要相同次数的IO;更适合磁盘存储,节点大小通常设置为磁盘页大小(16KB)的整数倍。

InnoDB 引擎索引的关键实现策略

聚集索引决定了表中数据的物理存储顺序一张表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其主要结构特点是:

  • 叶子节点存储的是完整的数据行(不仅仅是主键值)。因此,通过聚集索引查找数据非常直接高效(一次 B+Tree 查找即可拿到完整行数据)。
  • 非叶子节点存储索引键值(主键或其他被选为聚集索引的列值)和指向子节点(页)的指针


InnoDB中主键就是聚集索引。如果没有主键,InnoDB会选择一个唯一非空列,都没有则会隐式创建一个自增列。


非聚集索引(二级索引)存储的是主键值而非数据指针

其主要结构特点:

  • 叶子节点存储的不是完整的数据行,而是该索引的键值 + 对应行的聚集索引键值(主键值)。
  • 非叶子节点存储索引键值和指向子节点的指针(同 B+Tree 结构)。


查询时需要先查索引再回表查主键。回表过程:

  • 在二级索引的 B+Tree 中查找,定位到目标记录的叶子节点。
  • 从该叶子节点中读取记录的聚集索引键值(主键值)。
  • 拿着这个主键值,回到聚集索引的 B+Tree 中进行一次查找(称为回表 - Bookmark Lookup)。
  • 在聚集索引的叶子节点中找到该主键对应的完整数据行


二级索引虽然需要回表操作,但在特定场景下非常高效。例如用户表有(user_id,username)两个字段,如果只为username建索引,查询"SELECT user_id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张三'"时,索引覆盖了查询字段,无需回表。


覆盖索引是指索引包含了查询需要的所有字段,那么 MySQL 无需回表就能直接从二级索引的叶子节点中获取到所需数据,是性能优化的银弹。设计表结构时应考虑常用查询模式,有意识地创建覆盖索引。

EXPLAIN:SQL性能分析的X光机

EXPLAIN命令能显示MySQL如何执行查询,关键列包括:


type:从优到差依次为system > const > eq_ref > ref > range > index > ALL


key:实际使用的索引


key len: 实际使用索引的长度,辅助判断索引是否全部使用上


rows:预估需要检查的行数


Extra:额外信息如"Using index"表示使用了覆盖索引,"Using index condition" 表示使用了索引下推(mysql5.6以后),即mysql在存储引擎层完成过滤,而不需要在server层二次处理。


分析慢查询时,先EXPLAIN看执行计划,重点关注是否使用了合适索引,避免出现"ALL"(全表扫描)这种性能杀手,最少应该达到range级别。

索引优化实战案例

以mysql官方测试数据(从mysql测试数据官方获取,按官方文档导入数据) 我们设计几个sql优化场景。


使用的是mysql 5.7版本。


创建索引:

ALTER TABLE employees ADD INDEX idx_last_name_hire_date (last_name, hire_date);


  • 全值匹配: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last_name = 'Facello' AND hire_date = STR_TO_DATE('1986-06-26', '%Y-%m-%d')

索引完全匹配是最理想情况,type通常为ref。


  • 使用覆盖索引:

EXPLAIN

SELECT last_name,hire_date FROM employees WHERE last_name = 'Facello' AND hire_date = STR_TO_DATE('1986-06-26', '%Y-%m-%d');


仅查询索引字段,避免回表,与全值匹配不同的是Extra 为Using index(覆盖索引)


  • 最左前缀原则:联合索引从左至右不能断,跨过联合索引的开头会导致索引失效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hire_date = STR_TO_DATE('1986-06-26', '%Y-%m-%d')

跨过last_name,导致索引失效,type变为ALL, 全表扫描。

Extra 显示 Using where 说明MySQL在存储引擎检索数据后,还需在服务器层进行二次过滤,需要避免。


  • 范围查询会导致之后的索引列失效(5.6之前):

mysql5.6之后的版本,联合索引的中间列使用范围查询时,确实可通过索引下推技术使之后的索引列仍被高效使用。例如:

ALTER TABLE employees ADD INDEX idx_last_name_hire_date_gen (last_name, hire_date,gender);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last_name = 'Facello' AND hire_date = STR_TO_DATE('1986-01-01', '%Y-%m-%d') AND gender='M';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last_name = 'Facello' AND hire_date between STR_TO_DATE('1986-01-01', '%Y-%m-%d') AND STR_TO_DATE('1992-01-01', '%Y-%m-%d') AND gender='M';


后者与前者索引列的长度都是54,后者Extra 显示 Using index condition 说明索引下推技术起了作用。


  • 函数操作破坏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left(last_name,4) = 'Face'


函数的使用导致索引失效,全表扫描,尽量避免对索引列进行计算或者使用函数

可以使用范围查询代替,比如: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last_name like 'Face%'

使用范围查询则使用了索引


  • 不等以及null会使索引失效,or因为索引下推依旧可以有效的使用索引列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last_name != 'Facello';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last_name IS NOT NULL;


两者都导致索引失效

可以看到有可能使用的索引(possible keys),可以使用 force index进行优化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loyees force index (idx_last_name_hire_date_gen) WHERE last_name != 'Facello'



OR查询时,索引下推技术的作用

EXPLAIN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last_name ='Facello' OR last_name ='Bill';





索引优化黄金法则

不要过度索引:每个索引都会增加写操作成本,通常一张表不超过5个索引为宜。索引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为关键查询路径精心设计。理解业务查询模式,针对性创建组合索引,才能发挥索引的最大威力。

发表评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