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框架Once
实现了以上的规整化内容后,后端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将会被约束,软件质量也会得到保证。但是,只保证软件质量是不够的,架构应该考虑软件的开发效率。就后端应用程序而言,代码是否可以只写一次,如果不能,是不是可以用代码生成器生成。另外,对于使用相同框架的两个项目,A项目积累下来的模块代码,是否可以在B项目中直接使用。
说明:为了实现上述愿望,笔者做了一个框架,叫Once(一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
https://github.com/YiiGaa/Once上下载。这个框架是一个顶层框架(只约束了规则),其基础框架还是Spring Boot。在使用这个框架的几个项目里,其效率提升是明显的,一个后端工程师可以一天产出十几二十个接口(测试通过)。
关于顶层框架的说明,可参考10.1.2小节的介绍。
从宏观上讲,后端应用程序是多个请求的集合。而对单个请求来讲,是多个步骤的集合,以一个审核博客的接口为例,可以将其理解为:第一步“用户鉴权”,第二步“检查必要参数”,第三步“填充默认参数”,第四步“数据库操作”。
在4.3.2小节中,强调后端应用程序应该抽离公共模块。其实,后端应用程序是可以分成两层的,一是业务代码,二是模块代码,如图4.64所示。
·业务代码:指定该业务请求的步骤,且指定每一步调用的模块,例如,第一步调用“用户鉴权”模块,第二步调用“数据库操作”模块,第三步调用xx(其他)模块。
·模块代码:实现某种具体功能的代码块,例如用户鉴权模块、检查必要参数模块等。模块代码与业务功能无关,只关心被使用的场景。
这样的话,模块代码是可以只写一次的(所有接口都可以使用),而且可以直接用在其他项目当中。但是,业务代码部分仍然需要编写大量的代码,而这些代码其实是高度重复的。此时,如果加入“数据池”的话,则可以进一步简化业务代码。
业务代码每次调用模块时,都把“数据池”和模块参数传入模块中,模块代码根据模块参数实现逻辑,模块代码可直接对“数据池”进行处理(可以从“数据池”中获取或更新数据)。当模块发生错误时,错误码会被存放到数据池中。模块处理完后,把数据池返回业务代码,业务代码判断是否需要截断下一步逻辑(数据池中是否有错误码)。
具体工作原理如图6.65所示。
经过以上规范化后,业务代码可以简化为JSON的表达形式,如代码4.42所示。简化业务代码后,即可通过代码生成器把业务代码还原成Java代码。这样,便减少了重复代码的编写,又让业务代码更加清晰明了。
代码4.42 业务代码简化为JSON的表达"接口列表":
{
"接口一": {
"接口路径": "/xx/xx" ,
"请求方式": "POST" ,
"调用模块": [
{
"模块名":"检查必要参数",
"模块参数":{ //模块代码会自动识别数据池中是否有以下字段
"abc":"abs", //abc字段为必填
"bcd":"opt" //bcd字段为选填
}
},
{
"模块名":"数据库操作",
"模块参数":{
"control":"update", //更新操作
"query":"UPDATE t_blog SET state='pass' WHERE
id='@id@'" //SQL语句,其中@id@会替换成数据池中的id的值
}
],
},
"接口二":{
...
}
}
本文给大家讲解的内容是大型网站架构的技术细节:后端架构规整化自研框架Once
- 下篇文章给大家讲解的内容是大型网站架构的技术细节:后端架构数据库对比及工作原理
- 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