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宝库

程序员的知识宝库

为什么程序员常说:“代码能跑就不要动”?

各位编程狮小伙伴们,下午好,这里是W3Cschool编程狮的小狮妹。


作为编程爱好者或者程序员的你们,肯定不陌生于这句经典的台词:“代码能跑就不要动。”这是程序员圈内的一句金科玉律,但为什么程序员们总是这么强调呢?


其实,这句话背后有很多深层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程序员的真实想法吧。


为什么不碰已经跑得好好的代码?


当我们面对一个已经能够正常运行的程序时,为何还要考虑去修改它呢?答案并不复杂。首先呢,代码的修改需要时间和工作量。如果程序员知道如何优化代码,提高执行效率,防范潜在的异常情况,或者让代码更规范,那么为什么不去做呢?


然而,问题来了,代码修改可不是闹着玩的。你本来还有其他任务要做,比如开发新功能、修复BUG、参与其他项目等等。要是你决定花时间来修改一个本来没问题的项目,恐怕会让你觉得自己在浪费宝贵的休息时间。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的改动引入了新的BUG或者导致了更严重的问题,那你可得背上更大的责任。你得去向领导报告,请求重新安排工作时间来修复问题。领导愿意减少你的其他工作量吗?这取决于情况,但有时候领导可能觉得这麻烦,或者害怕影响其他项目,于是拖拖拉拉或者不支持你的修改请求。


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更形象地理解这个问题。假设你是一个电商网站的程序员,负责维护购物系统。这个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了好几年,没有出现过大问题。然而你突然发现一些潜在的性能问题,通过代码优化可以让网站更快响应。但要做这项工作,你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还需要深入研究现有代码的结构。


现在你要考虑是否值得进行这些修改。如果你下定决心修改代码,但结果引入了新的问题,那么你就得向领导和团队交代,这可能会导致网站出故障,用户体验下降。


所以你看,无论你选择修改还是不修改这段代码,都有利弊。这就是为什么程序员对于改动已经正常运行的代码犹豫不前的原因。


修改代码是个团队战


改动代码并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整个开发团队都牵扯其中,包括测试和运维。这就需要领导来协调资源,确保修改能够顺利进行。然而,很多领导觉得这麻烦,他们宁愿别管,只要项目还能跑就好。


所以,修改代码很多时候需要整个团队的协同合作。


同时,当谈到代码改动时,团队协作可不是吹牛的。程序员、测试小伙伴,还有运维团队需要一起合力,不仅是为了让代码更快更强,还得确保不砸烂已经正常运行的东西。这得靠大家密切合作,嘴巴不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确保改动后的代码能够顺利融入现有系统中,不出幺蛾子。



测试的坎坷之路


改完代码后,测试成了大头问题。本来能通过的代码,你一弄它,就得重新审视,得确定它还完好。但问题是,这个审视过程有时会花不少时间。


理论上,一个好程序员应该了解所有的测试案例和需求,但实际上,代码才是真理。测试案例和需求文档总有点漏洞。所以,你动了代码后,它很可能没经历过足够的测试,这会造成潜在的问题。所以,改动代码可不是儿戏。


结语

在编程领域,有时确实有“代码能跑就不要碰”的观点。但这并不是因为程序员懒惰,而是因为代码修改牵涉到复杂的协调、风险管理和资源分配。如果要修改已经运行正常的代码,必须谨慎考虑,与团队合作,确保修改后的代码能够满足需求并经过充分测试,以降低潜在问题的风险。

发表评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