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测试杠上了,写了的文章都和测试相关。当然,这里的「测试」并不是具体的某个角色,而是验证程序正确性的工作。曾经,前端如何 TDD 困扰了我很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前端框架开始成熟,我对前端测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把我做前端 TDD 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理论篇
测试驱动开发,英文全称 Test-Driven Development(简称 TDD),是由Kent Beck 先生在极限编程(XP)中倡导的开发方法。以其倡导先写测试程序,然后编码实现其功能得名。
2024年09月09日
最近和测试杠上了,写了的文章都和测试相关。当然,这里的「测试」并不是具体的某个角色,而是验证程序正确性的工作。曾经,前端如何 TDD 困扰了我很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前端框架开始成熟,我对前端测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把我做前端 TDD 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测试驱动开发,英文全称 Test-Driven Development(简称 TDD),是由Kent Beck 先生在极限编程(XP)中倡导的开发方法。以其倡导先写测试程序,然后编码实现其功能得名。
2024年09月09日
2024年09月09日
先说问题吧:感觉前端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自己也很浮躁,看了挺多书,可是代码缺敲得却不多。
技术菜,又什么都想学,比如现在纠结要不要先学scss或者php或者angularjs,backbone等框架,还是深入学习html5+css3?
然后看了一些招聘要求发现又有一些坑要填,经常处于焦躁状态,感觉心好累,然后心一累,又知乎上看各种打鸡血的东西,这鸡血一打多,头脑就热起来了,就想毕业去北京闯一闯了,但又好担心去了找不到工作,想问下前辈们,要找到3000以上的前端工作的话,我得在哪方面多准备?
2024年09月09日
一个统一、规范的组件库,能够不断沉淀设计师的思考、降低设计与开发成本,保证产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用户体验不被打断。同时,熵简科技作为一家深耕B端的服务商,其前端组件库还需要快速赋能 2B 场景下的业务需求。文本针对 2B 场景,谈一谈熵简大前端团队在构建前端组件库中的设计理念和实践。作者信息本文出自熵简科技大前端团队,团队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B端产品。主要工作包括搭建先进、统一的前端基础架构,建立严格的产品设计规范,探索前沿技术的业务落地,持续沉淀优秀的前端案例,不断提升各个产品线的客户使用体验及开发效率。
2024年09月09日
作者:Cherry300 来源:https://www.jianshu.com/p/c86cee16b418
一、前戏
前后端分离已成为互联网项目开发的业界标准使用方式,通过nginx+tomcat的方式(也可以中间加一个nodejs)有效的进行解耦,并且前后端分离会为以后的大型分布式架构、弹性计算架构、微服务架构、多端化服务(多种客户端,例如:浏览器,车载终端,安卓,IOS等等)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步骤是系统架构从猿进化成人的必经之路。
2024年09月09日
专注于Java领域优质技术,欢迎关注
作 者:Cherry300
来 源:jianshu.com/p/c86cee16b418
前后端分离已成为互联网项目开发的业界标准使用方式,通过nginx+tomcat的方式(也可以中间加一个nodejs)有效的进行解耦,并且前后端分离会为以后的大型分布式架构、弹性计算架构、微服务架构、多端化服务(多种客户端,例如:浏览器,车载终端,安卓,IOS等等)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步骤是系统架构从猿进化成人的必经之路。
2024年09月09日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要前后端分离?有什么优缺点?
接下来由乐字节小z带大家进入主题:
前后端分离已成为互联网项目开发的业界标准使用方式,通过nginx+tomcat的方式(也可以中间加一个nodejs)有效的进行解耦,并且前后端分离会为以后的大型分布式架构、弹性计算架构、微服务架构、多端化服务(多种客户端,例如:浏览器,车载终端,安卓,IOS等等)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步骤是系统架构从猿进化成人的必经之路。
2024年09月09日
作 者:Cherry300
来 源:jianshu.com/p/c86cee16b418
广而告之:由于此订阅号换了个皮肤,系统自动取消了读者的公众号置顶。导致用户接受文章不及时。您可以打开订阅号,选择置顶(标星)公众号,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一、前戏
前后端分离已成为互联网项目开发的业界标准使用方式,通过nginx+tomcat的方式(也可以中间加一个nodejs)有效的进行解耦,并且前后端分离会为以后的大型分布式架构、弹性计算架构、微服务架构、多端化服务(多种客户端,例如:浏览器,车载终端,安卓,IOS等等)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步骤是系统架构从猿进化成人的必经之路。
2024年09月09日
“构建”也可理解为“编译”,这是将开发环境的代码转换为运行环境的代码的过程**开发环境的编码是为了更好地阅读,而运行环境的编码则是为了更快地执行。
这两个目的不同,因此代码形式不同**。
例如,在开发环境中编写的JS代码只能在经过混淆和压缩后才能在线运行,因为代码更小,对代码执行没有影响。总结需要由构建工具处理的几种情况:
***处理模块化**:CSS和JS的模块化语法目前无法与浏览器兼容。因此,开发环境可以使用已建立的模块化语法,但需要构建工具将模块化语法编译为浏览器可识别的形式。例如,使用webpack、Rollup等来处理JS模块化。